(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商务服务业、住宿业、餐饮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娱乐业和文化艺术业的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体育及娱乐服务人员、商务咨询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旅游市场调研、旅游大数据分析、智慧旅游产品设计与应用、旅游新媒体运营、旅游新媒体营销等工作的“旅游+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素质、知识、能力,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旅游概论、智慧旅游概论、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法律基础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具有旅游管理基本职业素养和旅游电子商务实操能力;
(6)具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决策的能力;
(7)具有智慧旅游产品设计与应用的能力;
(8)具有旅游新媒体内容开发与运营能力;
(9)具有智慧旅游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的能力;
(10)具有适应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能力,
(1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具有安全管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
(13)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至少 1 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4)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5)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军事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劳动课、体育、大学英语、智慧旅游英语、职业礼仪(包含商务沟通技巧)、国学经典、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通识、高等数学等。
(2)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智慧旅游概论、数据库管理及应用(含信息管理系统)、旅游网络消费行为分析、中国旅游文化、Python应用、管理学基础等。
专业核心课程:智慧旅游运营实务、市场调研与商务分析基础、智慧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新媒体运营、智慧旅游产品应用、旅游大数据应用等
(四)
本专业拥有校内教师10人,是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河南省职业教育骨干教师4人,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专业技术带头人2人,多名教师拥有5-7年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对于项目工作流程经验丰富。校外指导教师3人,丰富的智慧旅游行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五)校内实训室
智慧旅游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旨在提供全方位的虚拟仿真技术培训,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该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游客服务中心接待体验场景、游客虚拟体验场景、可视化管控体验场景、案例数据分析场景、智能物联网应用场景、直播体验实训场景
智慧旅游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实训室: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与行业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该实训室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电子商务实训系统、景区智能票务实训系统、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
多维全向机房:主要完成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创意、市场调研与商务分析基础、数据库管理及应用、智慧旅游产品设计、影视后期制作、旅游短视频等相关课程的授课实训工作。

智慧旅游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

直播间

智慧旅游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实训室

多维全向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