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两高四着力”,文化艺术学院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子返回家乡,服务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大局,以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文脉传承等多个领域展现青春风采。
我是王艺琳,来自24级环境艺术设计1班。这个暑假,我参与了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老少共融·兴趣启航”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收获满满。
活动前期,我和社区工作人员精心策划,设置了猜灯谜、手工灯笼制作和兴趣科普课堂。针对老年人,我负责组织了趣味灯谜会,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谜题,老人们踊跃参与、热烈讨论,现场满是欢声笑语。青少年们则在灯笼制作中尽情发挥创意,我耐心指导他们剪贴、绘画,一个个精美的灯笼挂满活动室,温馨氛围十足。过程中,我主动与老人交流,了解需求,助力行动不便者参与;鼓励青少年尝试新爱好,为他们答疑解惑。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如同一座桥梁,让我走出自我小世界,真切触摸到服务他人的温暖力量。它不仅锤炼了我的组织与沟通能力,更让我明晰新时代青年肩负的社会责任。未来,我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实践,为社区发展添彩,让青春在奉献中熠熠生辉。


24级数字媒体技术1班 孙瑞玲
我是孙瑞玲,来自24级数字媒体技术1班。在今年暑假,我回到自己家乡的村委会,参加开展垃圾分类处理与宣传工作,收获满满。
活动前期,我和村干部一起学习垃圾分类政策,熟悉分类标准与处理流程。深入每家每户调研后,我发现部分村民对分类概念模糊,便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我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册,通过入户走访、村广播和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普及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分类意义和方法。在垃圾处理时,我协助村干部每日巡查分类点,指导村民正确投放,遇到错误分类的情况,耐心说明原因并示范操作,还协助增设了 10 余个分类垃圾桶并张贴标识。村民们从敷衍配合到主动分类,村容环境明显改善。
此次社会实践经历,让我认识到环保工作的细致与坚持的重要性,未来,我定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行动,持续投身社会实践之中,让环保理念在家乡大地扎根,更在社会各个角落开花,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属于我们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