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清明节短暂的假期,您是否对今年“五一”长假和“十一”长假充满期待。憧憬着选一座城市,挑一处美景,或近或远,与家人和好友一起,去不一样的地方感受新鲜。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现在出发与到达只在朝夕之间。只需一部手机便可以查询攻略,预订机票、酒店和门票,让您轻松出发。“互联网+”下的智慧旅游正让旅游这件事变得简单而美好,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带给您更好的旅游服务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用科技为旅游赋能的智慧旅游吧!
知识篇:
什么是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简单地说,就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让游客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实现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智慧旅游的应用主体有哪些?
智慧旅游的用户主体主要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的各类服务商和旅游者。各用户主体运用智能化技术,通过不同的业务功能来控制信息流在不同用户主体间的输入和输出。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推动智慧旅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实现智慧管理。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各类商家,主要目的是提高旅游服务的供给水平,优化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实现智慧管理、运营和服务。旅游者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各类旅游要素的自动感知,信息的及时传送和决策分析,感受智能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实现智慧出行。
图解智慧旅游的应用
智慧旅游的进阶之路?
智慧旅游经历了专业化、建设数字旅游和数字景区和智能化三个阶段。从最初的网站、数据库搭建,到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再到将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物联网整合,实现旅游全过程的智慧状态,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促进了传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不断为旅游业赋能。
应用场景篇
场景1 出行决策
出游前,您想象中的长城是这样的
故宫是这样的
西湖是这样的
龙门石窟是这样的
没想到等您满心欢喜地抵达之后,却发现它们都是这样的
人们总是对于假期出游有着浓厚的仪式感,这种充满非理性色彩的仪式感让一拨拨游客“前赴后继”地踏上了旅游“堵途“。智慧旅游让我们告别”傻瓜式旅游“,从出游前IP感知、查询攻略、出游决策、出行票务酒店预订,到交通的实时定位、路线规划、厕所车位寻找,再到游玩中的景区客流量预警、刷脸入园、刷脸支付、排队预约、智能导览、智能客服,到游后的出游分享、IP二次消费升级、文创产品购买,让您的旅游过程更顺畅,提升您的旅游舒适度和满意度。
场景2 景区寻人
每到假期,游客走失一直是困扰全国各大景区工作人员和公安部门的问题。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平时周末每天约有4到6起游客走失事件,到了春节、“五一”、“十一”小长假,日均游客走失事件则超过10起。
通过智能监控开展景区寻人,变被动广播喊话为通过AI人工智能智慧化寻人。家属通过app提交走失人员资料——智能监控通过人脸服务器进行人脸比对——发现走失人员触发信息屏及音柱智能化联动——信息屏显示走失人员照片——音柱自动合成提示语音——推送发现位置到家属手机,将走失人员送到家属身边。
场景3 危险行为识别
旅游景区风景优美,让人陶醉。倘若山地迷失方向,手机没有信号如何求救?遇到危险(受伤、歹徒、溺水)如何第一时间求救?遇到不小心摔倒,争吵打架如何最快速通知相关管理部门?
利用现有的智能视频监控+AI技术可以轻松识别可以引发交通事故、治安事件、疾病(中毒)、火灾、爆炸、溺水、迷路、踩踏事件、自然灾害等多种安全问题的危险行为,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场景4
虚拟现实让文物保护插上数字化和技术的翅膀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全国各文物保护单位一直关注的重点。2020年4月15日,华为联合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敦煌超感知影像”, 借助“华为河图”厘米级的空间识别技术,复制出一个与实景相同的虚拟莫高窟空间。千年敦煌,借由科技的力量,从幽暗的石窟,延伸到了无限的数字空间。
在莫高窟洞窟前的广场上,游客只需使用手机摄像头自动识别周边场景,虚拟物件就活灵活现地呈现于手机屏幕。交互式体验随时可以帮助游客随时探究一个洞窟的内部细节,聆听历史记忆的诉说。
当然,智慧旅游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由AR、VR和AI推动的“云展览”“云演艺”“云旅游”“数据博物馆”等虚拟体验产品,也已经实现了从概念导入到市场接受的过程。跨界而来的科技企业将会颠覆传统旅游领域的生产方式,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的动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